期货对敲案例及风险提示
时间:2015-03-31 14:15
一、案例简述
《期货日报》曾在2013年6月13日报道,河南开封某期货投资者陈莉(化名)将交易账号及密码交由他人管理,却被异地“操盘手”对敲窃走100万元。与此同时,另外两起案值600余万元的期货对敲案浮出了水面。近三年来,仅上期所着手调查的期货对敲案件就有77件,其中的67件都得以审结,挽回被害人损失230万元。此外,郑商所去年处理了7起对敲交易,大商所去年共查处对敲案件45起。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段较为相似,大多是所谓“期货操盘高手”以代客理财为幌子,通过对敲交易方式窃取投资者巨额资金。目前,通过对敲盗取他人期货账户资金的案件在国内不但呈高发态势,还表现出团伙作案、连续作案特征,给不少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。
- 对敲交易分析
对于典型的对敲交易,交易所信息技术系统的及时侦测并不是难题,难点在于实施补救措施的速度“跑不赢”对敲者出金的速度。
如今,通过指标化筛查及预警,对敲等违规交易发生后,交易所在几分钟甚至1分钟时间内即可监测到。而后,交易所会马上联络亏损客户所在的期货公司,并找到该亏损客户进行询问,若确认并非该客户的交易意图,会立即通知盈利客户所在期货公司,冻结该盈利账户的资金。
而在现实中,这种处理措施的效果却是打折扣的。嫌疑人实施对敲,并利用银期转账系统出金的过程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,当期货公司对嫌疑人账户采取停止出金措施,关闭其出金权限时,往往为时已晚。
目前,期货市场并没有对当日盈利出金做出限制,这样尽管存在一定风险,大多数期货公司也都选择给客户出金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度。毕竟,期货业竞争激烈,单方面采取限制措施有可能造成客户的流失。
三、风险提示
投资者如何有效保护个人期货账户信息。不法分子获取客户期货账号和密码的手段有很多种,比如通过网络聊天等平台发布虚假期货交易骄人业绩,做出包赚不赔的承诺,或作为居间人身份,或以代客理财名义骗取;利用他人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以猜测的方式获得;利用他人操作账户时疏于防范以偷窥的方式获得;利用技术手段非法侵入客户计算机以窃取的方式获得等。
期货投资者应注意账户委托他人交易的风险,尤其不要轻易将账户委托给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或所谓“投资理财专家”操作。一旦发现自己账户出现异常交易,投资者应尽快修改账户密码,并向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反映情况,必要时可及时报案,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除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交易账户信息外,投资者还可定期更换密码,密码设定不要过分简单。若采取USB密钥等更安全的账户登陆方式,可进一步避免账户被盗用。对于采用木马等技术入侵的技术犯罪,可采取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、定期更新病毒和木马特征库等措施,这会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。